近期歐洲媒體報道指中國汽車業在電機、芯片等方面所取得的技術優勢增強了競爭力,在新能源汽車市場崛起,已對歐洲老牌汽車企業造成巨大威脅,歐洲汽車業如果不迅速變革,恐怕將逐漸處于不利地位。
歐洲業界對此擔憂的原因在于歐洲老牌汽車企業在中國市場的衰退,據統計數據顯示歐洲三大豪車品牌奔馳、奧迪、寶馬都出現了超過兩位數的下滑,這是它們進入中國市場這么多年來首次遭遇如此挫敗。
導致歐洲汽車業在中國市場衰退的原因正是新能源汽車的興起,這幾年新能源汽車在中國市場的發展如火如荼,今年以來在整體汽車銷量出現下滑(5月份狹義乘用車同比下滑16.9%)的情況下,新能源汽車的銷量卻保持了強勁的增長勢頭,5月份新能源汽車銷量同比增長91.2%,新能源汽車占國內汽車銷量的比例進一步提高至26%。
中國市場的新能源汽車銷量繼續保持快速上升勢頭,除了全球新能源汽車領軍者特斯拉帶動之外,中國本土新能源汽車品牌比亞迪、華為AITO等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其中比亞迪更是持續數月取得月銷10萬輛以上的成績,比亞迪甚至在銷量方面一度超越特斯拉。
中國的汽車業其實發展也有數十年歷史了,不過此前在燃油車方面一直都難以與歐美日汽車競爭,無奈之下只能采取合資的方式提升技術,然而合資車發展幾十年來,獲得的技術依然較為有限,而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卻為中國汽車業提供了契機。
與燃油車相比,新能源汽車屬于一個全新的技術體系,汽車的核心技術主要是電機、動力系統等,如今新能源汽車還變成了數字技術的載體,如此芯片技術對于新能源汽車來說同樣非常重要,而中國新能源汽車恰恰在這些新興技術方面具有領先于歐洲汽車的優勢。
中國汽車業由于數十年來的努力都難以在燃油發動機技術上跟上歐美日的水平,于是克其功于一役而全力投入電機技術研發,特別是比亞迪早在10多年前就已全力投入電機技術研發,因此中國汽車業在電機技術方面取得了對歐洲汽車業的領先優勢。
在動力電池技術方面,中國更是已居于遙遙領先的優勢,全球動力電池產能主要掌握在中國、韓國和日本手里,其中中國更是居于第一名,如今歐洲的大眾、寶馬等都從中國動力電池企業購買動力電池。
新能源汽車的另一大核心技術則是電控系統,同樣獲益于中國汽車企業早早布局而取得領先優勢,電控系統主要由控制芯片、驅動電路和 IGBT等z組成,而比亞迪研發的IGBT芯片已居于全球領先地位,由此也形成了自主研發的電控系統體系,新能源汽車三大核心技術都實現獨立自主研發,成為中國新能源汽車獨具競爭優勢的關鍵。
推動新能源汽車發展的另一大技術則是自動駕駛技術,中國的華為、百度等企業在自動駕駛技術方面已與全球居于同一水平,而決定自動駕駛技術安全的則是激光雷達,此前激光雷達成本昂貴導致自動駕駛技術成本高昂,華為研發的激光雷達降低至200美元,大舉降低了自動駕駛技術的成本,如此中國在自動駕駛技術方面可望將居于領先地位。
相比之下,歐洲汽車行業基于自身在燃油車技術上的積累,不愿輕易舍棄現有的利益,導致它們對于新能源汽車技術研發投入不足,以致于如今在新能源汽車技術方面落后太多,如今特斯拉和中國新能源汽車企業都已在歐洲本土占有不小的市場,給歐洲汽車企業帶來震撼,才讓它們醒悟自己在新能源汽車技術上的落后。
正是有鑒于中國新能源汽車在技術方面的領先優勢,歐洲媒體驚呼中國汽車業已成為它們的重大威脅,歐洲汽車業不僅可能在中國市場持續受挫,甚至還將在它們的本土市場被中國新能源汽車持續侵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