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多家新能源汽車鏈企業披露2021年年報及2022年一季報。在新能源汽車終端銷量持續走高的背景下,產業鏈主要上市公司營收均在增厚。其中,贛鋒鋰業、杉杉股份、當升科技、容百科技、天賜材料、億緯鋰能、寧德時代、比亞迪等公司2021年的營業收均實現了成倍增長。
新能源汽車板塊業績普漲,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卻面臨著利潤分布不均衡的現狀。其中,多數上游原材料企業2021年的業績呈現大爆發,但中游的動力電池公司以及下游的整車企業卻面臨著成本上漲的難題,部分企業增收不增利,總體呈現上中游“緊吃”,中下游有點“吃緊”態勢。
浙江大學國際聯合商學院數字經濟與金融創新研究中心聯席主任、研究員盤和林表示,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利潤分配不均的原因有兩方面,一是當前全球大宗商品價格走高;二是下游需求井噴,導致供需不匹配。
上游企業營收凈利增厚
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上游原材料企業多數實現了營收凈利雙增長。2021年,贛鋒鋰業、格林美、華友鈷業的營業收入同比增幅50%以上,凈利潤成倍增長。其中,從事鈷、鎳資源開發,鋰電正極材料和三元前驅體產品開發的華友鈷業2021年凈利潤同比增長了234.59%。
今年一季度,得益于鋰、鎳、鈷等稀有金屬價格的飆升,動力電池上游原材料企業的盈利能力進一步提升。贛鋒鋰業1~3月凈利潤達到35.25億元,同比增長6.4倍,核心原因系鋰鹽產品價格和銷量上升。
江西新能源科技職業學院新能源汽車技術研究院院長張翔表示,動力電池所需要的貴金屬原料屬于稀有資源,隨著下游需求的暴漲,上游的價格自然會有所提升,物以稀為貴是正常的商品經濟規律。
相關數據統計,與2021年年初相比,2022年年初鋰輝石的價格增長了4倍;電池級碳酸鋰、電池級氫氧化鋰的價格均增長約8倍。
多數正負極材料及電解液企業仍在這一波漲價潮中顯著受益。杉杉股份、當升科技、容百科技、天賜材料披露的2022年一季報顯示,報告期內上述公司凈利潤增幅均超1倍,其中天賜材料的一季度凈利潤14.98億元,同比增長422.19%。
多數正負極材料企業2021年的毛利率普遍提升,其中,杉杉股份的鋰電池材料業務毛利率達27.20%,同比提升了10.10個百分點。
中下游企業增收不增利
主營新能源汽車最核心部件動力電池的企業,正在面臨著成本的上漲和毛利率的下滑。
寧德時代2021年營業收入1303.56億元,同比增長159%;凈利潤159.31億元,同比增長185%。報告期內,公司實現鋰離子電池銷量 133.41GWh,同比增長184.82%。盡管銷量和凈利潤均有所增長,但受原材料價格上漲的影響,公司動力電池業務的毛利率已有所下滑,較上年同期下跌4.56個百分點。
不久前,寧德時代官方宣布延遲一季報披露。有業內人士分析,在原材料暴漲的背景下,今年一季度多數動力電池企業的凈利增長會趨于緩慢。例如,億緯鋰能一季報顯示,公司1~3月實現凈利潤5.21億元,同比下降19.43%。
對于處在產業鏈中游的動力電池企業而言,既要面臨上游材料的價格增長,又要應對下游企業的議價。此前,孚能科技在年報中就提及,公司2021年凈利虧損擴大的原因是產品定價較低,未與成本走勢形成緊密掛鉤。
目前,動力電池企業成本壓力向下游車企傳導,進而引起了近期新能源汽車產品的漲價潮。
盤和林判斷,新能源汽車屬于終端消費品,一味地提價并不現實。因此在產業鏈條的總收入沒有明顯增長的前提下,上游企業利潤的增長,勢必會擠壓到中游企業。
張翔也認為,出貨量前十名的動力電池廠商市場份額已高達90%以上,這意味著小型電池廠商缺乏議價能力。
新能源車企也在這一輪原材料漲價潮中備受考驗。比亞迪披露的2021年報顯示,公司報告期內營業收入2161.42億元,同比增長38.02%;凈利潤為30.45億元,同比下降28%,“增收不增利”的特性顯著。
與比亞迪情況相似的還有吉利汽車、北汽藍谷等。據悉,2021年吉利汽車實現營收1016億元,同比增長10.3%;凈利潤43.5億元,同比下降21.9%。北汽藍谷2021年實現營收86.97億元,同比增長64.95%;凈利潤為虧損52.44億元,新能源汽車業務毛利率為負32.16%。
2021年營收翻倍的“蔚小理”也仍然處于虧損狀態,且3家公司去年第四季度的毛利率均出現了環比下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