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客網·極客觀察4月12日 ,聽說過特倫特河畔斯托克(Stoke-on-Trent)嗎?一個位于英格蘭曼徹斯特和伯明翰之間的地方。Umesh Samani是當地的一名汽車銷售員,他最近有點焦急,因為大眾高爾夫汽車嚴重缺貨,交付時間延遲幾個月,甚至可能延遲一年。
在英國,自從疫情爆發之后,延遲出貨影響了整個國家的汽車經銷商。Samani還是Independent Motor Dealers Association(獨立汽車銷售商協會)的主席。按照Samani的說法,制造商一而再再而三告訴他,汽車缺貨主要是因為芯片短缺造成的。
大多芯片產自亞洲,歐洲汽車制造商沒有囤積足夠多的芯片。當然,還有其它因素影響了產量,最終導致進入市場的新車嚴重不足。
Samani說:“二手車價格漲到不可思議的地步,一些車型漲了30%。”比如二手路虎攬勝在12個月里漲價6000英磅。一些人出售二手車時,要價居然比當時購買的價格還要高。
汽車行業芯片短缺還只是一個縮影,類似的事情正發生在多個行業。
芯片短缺告訴歐洲人一個事實:全世界高度依賴亞洲芯片,大多高端芯片都是臺積電生產的。
為了提升在芯片市場的份額,歐盟2月份公布了芯片法案(Chips Act),決定向半導體產業投資430億歐元,欲將歐洲在全球芯片制造產業的份額提升到20%——現在還不到10%。
歐盟能追上世界其它地區嗎?從長期來看,歐洲汽車市場(全球第二大市場)能否免受供應沖擊呢?
毋庸諱言,在芯片生產方面,歐洲落后了,即使追加投資,未來也要與其它地區競爭。中國于2020年向芯片制造業投入330億美元。未來10年韓國準備投入近5000億美元。
GlobalData分析師Anisha Bhatia稱,美國也想在芯片制造領域提升市場份額,歐美如果想增強競爭力,必須投入巨額資金。他指出,從地緣與商業角度看,巨額投資是值得的,目前半導體產業被亞洲掌控,市場需要更多平衡。
問題在于:歐洲在很多方面都落后了,不只是芯片制造,比如歐洲的芯片設計公司數量不多,比美國差了十萬八千里。
Natixis投資銀行亞太首席經濟學家Alicia Garcia-Herrero認為,像歐洲這種沒有掌握芯片設計的地區,向制造產能投入巨資是沒有意義的,歐洲的成本很高。她說:“我不確定這種策略是否正確(也就是《芯片法案》)。我們應該向芯片設計多投一些錢。”
德國智庫Stiftung Neue Verantwortung(簡稱SNV)持有相似觀點,它曾發布報告稱,幾乎沒有什么芯片是歐洲設計的,即使有了新工廠,也要從其它地區尋找訂單,比如美國。報告為此發問:“為什么沒有芯片制造能力的美國公司非要在歐洲制造芯片而不在韓國、中國臺灣、美國制造呢?”
我們都知道,芯片制程(以納米計算)越來越先進,晶圓尺寸變大,一塊晶圓可以分割成更多的小芯片。Gartner分析師Koray K?se說,廠商現在可以在300mm晶圓上切割芯片。
歐洲現在有300mm晶圓產能,那它應該生產什么芯片呢?K?se認為:“歐洲沒有蘋果,沒有富士康,西班牙工廠可以消耗大量300mm晶圓產品。”
SNV的Julia Hess認為,歐洲產業并不需要太多尖端、10nm以下芯片,歐洲的需求主要在于工業和汽車,它們所用的芯片并不高級。
從理論上說,歐洲需要增加老芯片產能。但即使是這樣的戰略也并不容易推行,因為世界上許多國家已經在這樣做了,它們的成本更低。
雖然目前芯片短缺,但問題正在緩解。Gartner認為,2年內芯片就會過剩。這并不是說歐洲不能在半導體行業提升地位,只是分析師認為通過單純的增強制造來應對短缺不夠明智。
SNV高管Jan-Peter Kleinhans認為,想在歐洲生產芯片,從而讓汽車產業擺脫供應短缺,這種選擇可能不會奏效,因為汽車產業仍然依賴全球供應鏈,這是不可避免的。
Kleinhans說:“現在汽車需要幾百塊不同的芯片,它們來自全球各地。即使當中一定比例的芯片是在國內采購的,你也不能抵抗供應中斷,不是嗎?” 他指出,歐洲的汽車制造商及其它企業應該在供應方面增強透明度,在下一次危機到來之前提前囤積芯片。(小刀)
來源:極客網 小刀